江山风月,雪落人间
天冷了,立冬,大雪已至。
2020年12月7日
农历庚子年十月廿三
迎来大雪节气
《月令七十二侯集解》“十一月节,大者盛也,至此而雪盛也。”(这里十一月是指农历),这是古人对大雪的解释。
大雪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。
大雪至,仲冬始。此时起,天气会变得愈发寒冷,雪往往下得更大、范围也会更广。正如诗句中所述,“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。”我国的北方地区,此时大多都是白雪皑皑。
“积阴为雪,至此栗烈而大矣”。
一年到此,是阴气最盛的时候。
阴气化作漫天大雪,
还世界一片银装素裹。
大雪有三候:一候鹖鴠不鸣,二候虎始交,三候荔挺出。
一候鹖鴠(hé dàn)不鸣;天气寒冷,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;
二候虎始交;阴气最盛,所谓盛极而衰,阳气有所萌动,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;
三候荔挺出;“荔”为兰草,据说也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。
《尔雅》称农历十一月为辜月,“辜”通固,静才能固,固也为积蓄报春的能力。《礼记》称此月为“畅月”,更好解释:畅是舒畅,充实,还是指阳气在下,使万物充实。
农历十一月对应十二音律中的第一律:黄钟,黄钟雄浑,乃基础音。钟是聚,黄钟的意思是阳气聚于黄泉之下。
《山海经》记载着钟山之神“烛阴”,也称“烛龙”,昆仑神,也就是“驾日之神”,睁眼能照耀天下,闭眼就是沉沉黑夜。他吹气为冬,呼气为夏,鼻息则为风,你想象一下这是多大气势!
庄子说:“澡雪而精神。”
大雪,不仅使天地明净,
还可清净心志,让人心生宁静,
以雪洗身,杂念全无。
大雪·习俗
腌制咸肉。“小雪腌菜,大雪腌肉”。
大雪一到,家家户户纷纷忙着腌制“咸货”。之所以有此风俗,是因为古代不易保鲜,人们为迎接新年的到来,而选择腌制不易变质的肉类食品。
大雪是“进补”的好时节,素有“冬天进补,开春打虎”的说法。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,促进新陈代谢,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。俗话说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。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。
冬日是寒冷的,她没有春的妩媚,没有夏的热烈,没有秋的清爽,冬日之美,是一种冷艳孤高之美。
江山风月,雪落人间。
我们现在世界,千城一面,钢筋水泥丛林。只要一落雪,苏州美回姑苏,西安美回长安,南京美回金陵,北京美回北平,上苍也为之动容。
江山风月,雪落人间。
古人笔下的六种冬日情趣,赏雪是第一趣,有人踏雪寻梅,还有人走过孤独,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
喜欢张岱的冬日赏雪,“余拏一小舟,拥毳衣炉火,独往湖心亭看雪。雾凇沆砀,天与云与山与水,上下一白,湖上影子,惟长堤一痕、湖心亭一点、与余舟一芥、舟中人两三粒而已。”因为其中有单纯的喜悦,清光流映,何曾不是洁净生活的领会。
身闲是人间烟火,心闲是风月人间。
赏雪赋诗,十分风雅。古代文人笔下的冬日美景,有梅雪、有火炉、有松竹、有枯叶……
《问刘十九》
唐 · 白居易
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
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。
《山中雪后》
清 · 郑燮
晨起开门雪满山,雪晴云淡日光寒。
檐流未滴梅花冻,一种清孤不等闲。
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
唐 · 刘长卿
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。
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。
《别董大》
唐 · 高适
千里黄云白日曛,北风吹雁雪纷纷。
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
《渔家傲·雪里已知春信至》
宋 · 李清照
雪里已知春信至,寒梅点缀琼枝腻。
香脸半开娇旖旎,当庭际,玉人浴出新妆洗。
造化可能偏有意,故教明月玲珑地。
共赏金尊沈绿蚁,莫辞醉,此花不与群花比。
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
炉事茶事,人间烟火事。
愿围炉饮酒话平生的温暖,能安抚偶尔世态炎凉。
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。
像我这样人到中年,万家灯火里,已经没有父母在为我守候。我心已垂垂老矣,终于到了懂得珍惜的年纪。当你老了……原来至亲、故人已散久矣。
只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,没有感同身受,只有冷暖自知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。漫天飞雪中,有人看到“万径人踪灭”的寂寥,有人唏嘘“山回路转不见君”的怅惘,亦有人“半世冰肌玉骨”,却落得个一生意难平,回头皆是空。
青山原不老,为雪白头。
天若有情天亦老,月若无恨月长圆。
好一似食尽鸟投林,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。
洁净的人,不逐世间利,心目得长明,高处不胜寒,这或许就是令人敬畏的孤独,造就了雪的纯洁与美的永恒。
冬雪初盛,忽如一夜春风来,万树万树梨花开。
看过岁暮雪,再赴明年约。
你不用告诉我,
明年春天我们在哪里
任何地方
咫尺天涯
都逃不出心里
愿我们在每一个寒冷的日子
依然心有春风
寂静欢喜
感受身边的温暖
积聚内心的力量
怀揣希望,坚定向前
想看更多内容,请关注
本栏目法律顾问